杠杆效应-人、LLM与杠杆
这是一篇随笔,在思考人类应该如何利用LLM的时候,我意识到杠杆效应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。
工具杠杆
从工具杠杆的角度上看,LLM是一个很平均的工具,在不对其进行微调的时候,人们总能通过chatbot提升自己的效率,但由于单纯聊天产生的价值不高,人们需要通过高价值的劳动行为来提升杠杆率。
目前得到验证的工具杠杆是Coding,在上一个时代(互联网时代)已经验证过,代码可以不间断的运行并带来价值,其边际成本极低,作为信息技术可以带来极大的杠杆率。如果我们可以使用LLM加速代码的生成,则可以利用互联网时代的基建和系统,提升整个互联网的发展速度
在其他领域上,比如PPT、AI员工等工作,我发现其缺少反馈环境机制,通常依靠人在回路进行反馈,也受限于人类认识和审美,这方面的最主要问题是人类缺少高质量的员工,而平均值的人类+平均值的AI并不能产生多少价值,也不能消灭多少岗位(因为AI的价格也很贵)。这很类似于以基本工资雇佣老头老太太来进行环卫、保安、售票员等工作,自动化本身的价格可能比他们还高或者持平,但是考虑到就业,社会不得不从经济效益和人的角度创造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,这在任何行业都成立,比如互联网企业也存在一大堆的“职能岗位”,即便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用代码来提高效率。
知识杠杆
另一个想法是,LLM作为知识杠杆能够加速人类摄取知识的速度,从书籍与印刷业得到的启示是,当信息获取的成本降低后,社会效率会进一步提高。另一方面,科学上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消耗殆尽,越来越多的科研创新依赖着大组织协作,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才能参与到科学创新中,如果我们可以加速人类摄取知识的速度,或许科学创新的速度也能被增加。
但科学创新的反馈链路太长,人类的经济制度是否能帮助这一过程,或者这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
二者结合
从我的角度上看,人类可能正处于从学堂学习到实践学习的转化过程中,只是没有人意识到这一件事。LLM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其工具属性和知识属性共存,以AI Coding举例,人们在使用LLM进行代码编写的过程中,也在和AI进行结对编程,学习相关的编程知识,那么为什么人类不能和LLM工具一起成长呢?
一个可能的问题是,知识杠杆由于当前的教育体制设计,其反馈回路太长,导致产品只能设计为“做卷子”(chatgpt study mode)的模式,而非渐进式学习的模式。人们总假设有一个固定的答案,而不是探索一个真实世界的解决方案,人们面向的销售目标也是在授课体制内的学生、老师和家长,而不是面临真实世界问题的每个普通人。
另一方面,LLM在工具中做的也不好,人们无法相信一个“自己都做不好”的老师,这一方面是LLM的幻觉与事实核查。另一方面是人类自己对于表达、理解和最重要的动力的缺失,很多时候人们已经被资本主义规训成“有自我”的人,虽然这个自我意识是千篇一律的,受到灌输的自我。我们称一个只知道享乐,不希望思考,使用产品的目的是“解决问题”的人为现代人,而称一个时刻都在思考解决问题的人为原始人,当我们用这一方式思考AI,人类居然妄想通过程序员、产品经理、测试人员的工作岗位划分Agent来模拟资本主义下低效的世界,将被规训的低智商人类映射到对真实人类智能仿真的神经网络上,果不其然极大地降低了LLM的智能。从这一角度上看,现在的人类头脑本身是非常适合和LLM共同成长的,而现存人类的肉体头脑因为其生存的时间长度,受到资本主义规训的影响,导致他们变成了“人力资源”而不是通用智能,则大大阻止了人类与LLM共同成长。
于是我发现,在下一代AI-Native人类成长起来(或许永远也成长不起来)之前,人们只能接受无脑产品或者研究机器,这一未来是光明的,但其曲折的过程,则是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局限和悲剧。